思政之“盐”应成高校课程标配

来源: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发布时间:2020-09-22浏览次数:483

思政之应成高校课程标配

 近日,教育部印发的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》提出,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全国所有高校、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,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。

 课程与思政交融,教书和育人互促

 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,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。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,但不能光吃盐,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如此,只有如盐在水,方能沁润心田。此次出台的《纲要》就教师队伍建设等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意见,回应了现实关切。

 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教师队伍是主力军。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、传播思想、传播真理的工作,是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人的工作。课程思政成效如何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。《纲要》聚焦现实需求,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,有助于激励和带动广大教师树牢课程思政育人理念,提升育人能力,既当好知识传授的经师,更做好价值引领的人师

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课程建设是主战场。推进课程思政不能简单相加或堆砌,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施策方能达到更好效果。《纲要》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,提出具体建设目标,使各个专业教学院系、各位专业课教师都能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找到角色、干出特色。

 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课堂教学是主渠道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。《纲要》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,为教师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提供了重要思路,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学习成效为目标的教育理念。

 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。我们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、课程建设主战场、课堂教学主渠道,让所有高校、教师、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,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,让学生通过学习丰富学识、增长见识、塑造品格,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(本文系《光明日报》评论员文章,有删节)

 课程思政要如盐在水

 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。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强调言传身教,身教重于言传。教师走上讲台,或者在课堂内外与学生沟通交流,其自身的学术水平、治学境界、教学投入,对学生是不是有足够的关切,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不是了如指掌,对学生的成长是不是倾心关怀,学生有着最为真切的感受,也最容易受到教师所呈现出来的师德师风的感染和影响。身边触手可及的学术大师以最投入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,学生看到不同年龄跨度的老师们专心做着本领域最前沿的工作,看到学长以及同学做出了有价值的工作,对自己也能以创造性的工作服务国家、改变世界充满了信心,因此而加倍努力,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的最好的成长状态。教师在课堂内外关心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成长,也是课程思政的题中应有之义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,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,是课程思政最见成效的方式。这也对教师队伍的建设、教师的学问品行和潜心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 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。《纲要》中就如何结合公共基础课程、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实践,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。的确,各类课程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,不同类别的课程要结合自己的特点,确定自身推进课程思政的路径和目标。通识课程在价值观塑造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,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掘,尤其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的通识课程,在这方面有着比较直接的影响。

 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环 节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。课程思政如果生硬造作,如果被理解为所有老师都要讲一点思政课的内容、所有课程在专业内容之外都要另行添加一些思政元素,就会出现两张皮”“贴标签的情形,一定效果不佳。在清华大学的教学实践中,我们欣喜地看到,即便是在高度专业化的理工类课程中,也完全可以不着痕迹、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元素。通信工程课程选取解决高难度通信问题的最新案例,在讲述分析信息技术问题的同时,将科技工作者的担当、创新、奉献、团队合作的精神融入其中,在学生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。防火结构课程主讲教师指出,有些结构形式常温力学性能和抗火性能都很好,由于人工成本高,在国外得不到发展,但很适合我国的国情。他在课上展示的很多现代工程结构形式,都是扎根国情、前沿创新的案例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的,远不止于知识和技能。

 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,教师要具备让学生敬重的学问与品行,要以自己的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扎实学识、仁爱之心,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,让学生耳濡目染。各类课程要以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式,建构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。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,都要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,让价值引导的成分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如盐在水,达到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。(本文作者彭刚,原载《中国青年报》,有删节)

(《中国教育报》2020 6 15 日)